“價格戰”成為裝修行業的存活之道?NO!
早有報道稱,實創裝飾董事長孫威認為互聯網裝修模式其實是引發了家裝行業價格戰,“攪亂了整個市場,甚至有些企業跟風推出類似的低價套餐,整個行業似乎回到十年前推崇低價快裝的年代,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
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家裝行業的價格公開透明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傳統裝修的一價全包、半包等模式已難適應時代的競爭,本身并不存在價格戰之說。
第一,硬裝難以溢價。這些新公司們的品牌還不具有溢價能力,重要的是在硬裝上難以溢價,施工是透明的,F2C的供應鏈在沒有大規模的出貨量下,價格談判的差距不會拉開太多,之后主要靠軟裝強化設計元素、個性化需求、家具銷售及智能家居溢價,提高收益。
第二,低價格是模式導致的。傳統裝修的增項漏項的結果就是價格高,附加值低,互聯網裝修起來時是針對傳統的裝修痛點來打,去中介化、透明后,價格必然低,性價比自然會高。而傳統家裝與互聯網裝修的區別主要是三點:一是,獲取用戶的方式和成本差異,二是材料和施工的去中介化,三是是否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方式改造裝修,并重視用戶體驗。
第三,都有毛利,拼的是運營。“價格戰”一般是指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的一種商業競爭行為,其主要內部動力有市場拉動、成本推動和技術推動,目的是打壓競爭對手、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消化庫存等,如2011年的京東當當價格戰。而互聯網家裝公司并沒有打價格戰,只是根據自己的運營、供應鏈及工程管控的能力圈定了適合自己的毛利率,并沒有賠本賺吆喝。
“套餐模式”面臨的真正問題
不管是認同還是批判互聯網裝修的套餐模式,也許“套餐模式”背后面臨的真正問題更值得傳統家裝企業及互聯網裝修企業思考。
1價值鏈太短,盈利待考驗。
靠“基礎施工+主材”的全包模式只能作為流量入口產品,又是低頻消費,無法成為利潤型產品。施工透明沒利潤,材料整合力不強,就難以拿到低價等,只能靠軟裝、家具及智能家居等獲取高毛利。但產品的延伸,勢必需要品牌形象的支撐,但中低端的產品形象認知,會讓延伸有些尷尬。
2中低端用戶形成的品牌印記導致延伸困難。
現有套餐模式的用戶大多是中端,在一線城市甚至可能都是低端用戶,這樣形成的品牌感知對以后的產品延伸,如設計、軟裝、智能家居等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3產品同質化嚴重,靠營銷概念突圍。
大家都與國內一線主材合作,產品形式雷同度高,“無增項”、“頂級供應商”、“環保材料”等大同小異,施工也差不多,能看到的更多是營銷上的差異,就看誰在供應鏈管理、施工管控和市場運營方面更強了。
如悅裝網打出德系概念,有“7大德系工藝”、“15大德系品牌”,紫薯家裝定位為“最自由”的互聯網家裝,美家幫777/㎡打環保牌,蘑菇裝修打性價比,在西安、北京、成都、沈陽市場從8月20日發起“599/㎡性價比前所未有,90天后再也不見”市場活動,互聯網家裝平臺齊家網請“暖男”黃曉明代言,率先打明星牌。
不難看出,無論是互聯網裝修還是傳統裝修,套餐模式都需要在用戶的真實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產品,從以前的主打硬裝,到融合軟裝、家具、智能家居等家裝元素,再到延長價值鏈,成就溫馨的家的感覺才是套餐真正的歸屬。
上尊裝飾秉承“精于寸,方為尊”的上尊文化,不拘泥于傳統裝飾領域的設計、工藝及服務形式,不斷吐故納新,開辟現代家居生活方式的新潮流,全面優化家居生活。
了解更多裝修知識,點擊咨詢四川上尊裝飾
預約設計已有3174位客戶成功獲取了設計方案
預約設計已有2977位客戶成功獲取了設計方案
預約翻新已為3306位客戶提供了翻新服務
預約設計已有3208位客戶成功獲取了設計方案
預約看工地100展廳樣板間,不如一個好工地!